Member-only story
書本推介:《The Invention of Nature: The Adventures of Alexander von Humboldt — The Lost Hero of Science》
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哲學課上常聽老師講洪堡兄弟的事蹟,不過主要集中在兄長威廉 ‧ 洪堡(Wilhelm von Humboldt)。其實他弟弟的事蹟更加引人入勝。
作者Andrea Wulf書寫的意圖除了向世人展示亞歷山大 ‧ 洪堡(Alexander von Humboldt)精彩的一生外,還希望重提他對「自然」(Nature) 概念的理解,回應目前種種環境保育的問題。
亞歷山大 ‧ 洪堡這個名字在當今英語世界幾乎被遺忘,華文世界對他的認識更少。達爾文(Charles Darwin)曾表示,如果他沒有讀洪堡的日記,他就不會登上小獵犬號展開他的旅程,更不會後來寫下舉世的名著《物種起源》(On the Origin of Species),為現代的演化論(Evolution Theory)奠基。而達爾文更揚言書中的一些想法是受洪堡啟發。洪堡除了是植物學家和探險家,更是環境保育的先驅,儘管他自己沒有刻意標明。探索美洲大陸期間,他狠批當時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主義。在美國會見當時的總統傑弗遜(Thomas Jefferson)時,倡議要廢除當時的奴隸制,因為奴隸制是不道德和不公義。
從現今角度而言,他想法自然是正常不過。不過,身處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世界,他的想法是相當前衛與有遠見,當中的一些想法與今天社會依然息息相關。
1769年9月14日,亞歷山大 ‧ 洪堡出生於一個普魯士(Prussia)的貴族家庭,比哥哥威廉年輕兩歲。洪堡家族定居在柏林西北面近郊的泰格爾(Tegel)。父親是當時普魯士的軍官,也是後來的國王腓德烈 ‧ 威廉二世(Friedrich Wilhelm II)的好友。母親瑪麗-伊麗莎白 ‧ 洪堡(Marie-Elisabeth von Humboldt)則是富商的女兒,家族背景顯赫。
洪堡家族在當時柏林有很高聲望,而德皇更是兄弟二人的教父。雖然出身於上流社會,可是亞歷山大與威廉童年卻不甚快樂。因為父親早逝,家教的責任由母親主理。母親管教嚴苛,總是對兄弟二人不甚滿意。儘管如此,她還是讓二人接受當時普魯士最好的教育,聘請當時啟蒙主義者Christian Kunth當家庭教師,從小教育他們要追求知識、真理與自由。
兄弟二人的性格自小就迥異不同。威廉為人認真好學,能長期專注學習;而亞歷山大則性格好動,富冒險精神,時刻都想外出探索。因此,威廉的學習進度顯然較快,對拉丁文和希臘文很快就上手。相比亞歷山大則顯得遲緩,他也自覺天份不如兄長。甚至Christian Kunth也擔心他能不能建立正常人的智力。因為討厭課堂,亞歷山大經常翹課到郊外收集及繪畫植物、昆蟲及石頭。他後來透露,童年時光雖然有很多人愛護他,但是卻沒有人明白他。
母親一直期望兄弟二人可以擠身官僚。這是當時普遍貴族社會的常態。於是,兩人教育都是朝向這個目標。亞歷山大卻討厭這種的官僚生活。不過,因為財政上依賴母親,無法違反母親的意願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