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故宮博物館逗留了差不多兩小時,一出室外,一股熱氣湧來。臺北比想像中炎熱,你還是趕緊找輛計程車,往另一個目的地去。
車站的大嬸聽到你國語的口音,知道你是廣東人,刻意為你找了個會說粵語的司機。你吩咐司機往林語堂的故居,到達後你付錢,並答謝司機。下車後你問他離問時可以在那裡乘公車,他告訴你後,便駛走了。
你對林語堂的認識不多。從他人道聽塗說,他是「幽默大師」,偶然讀過他的一些文章,來到臺北,一定要一睹他的風采。而「幽默」就是他從英文翻譯過來的。
故居有陣懷舊的味道,放著各式各樣的舊傢具,像是時光倒流般回到上世紀的民國。故居放滿書,有些是他的著作,有些是他的學習筆記,還有一部他發明的中文打字機。
林語堂很喜歡抽煙,他的文章都是一路抽煙,一寫出來的。抽煙是他寫作的靈感來源。他說:「我所有文章都是尼古丁構成的,我還知道書上那一頁的尼古丁最濃。」看到這句說話不禁笑了出來。
他長眠在故居的後花園,墓碑簡單寫著他的生卒年份。人的一生,充滿色彩,悲喜交雜。你想,林語堂必然明白悲劇到底是甚麼一回事,否則他不可能領略幽默的意義。悲中有喜,並非人人能夠體會。
生命本身是場悲劇,有時無能為力改變,只好用另一種態度去應對。林語堂那一代的知識份子,相信感受更深。
二零一二年七月十日 臺北西門町